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详细内容

行业新闻

高职教育建设简谈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04-12-05 19:42:48 浏览次数: 【字体:

   作好角色转换        办好高职教育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教务处   马建国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高职学院也被更多学生和家长认可并接受,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职的校园。根据2003年河南省高招情况来看,办学质量较高的一些院校生源充足。有关专家分析指出,高职教育已经迎来了新的春天。

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大的历史背景,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考生的就学愿望已由中等教育转向高等教育,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提高,这些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造成了很大冲击。教育部《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教职成[2002]2号)》和全国第四次教职成会议精神都明确提出,根据目前高职学校较少,分布地区不均匀的情况可以将现有办学条件较好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改办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可以挂靠相关大学以二级学院形式举办高职教育。

于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职业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虽然这些学院一般都是在国家重点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但办学的规模、质量和办学经历良莠不齐。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转换角色,挖掘潜力,改善教学和管理理念,不以中专的模式办大专,已成为职业学院面临的最大问题。我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办专科教育的历史,1996年以来,又一直承办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专、本科函授和全省关键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有一定办高等教育的经验,根据我校一年来高职教学情况和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对高职教育提出一些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迫切希望大家关心高职教育并积极展开讨论。

1、建设满足高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能、既懂专业又有知识面、既会管理又善协调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作为高职教学的教师,就必须兼备职业教育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这个“双师型”的特点。高职生大都来自对口中专和职业高中,他们已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研究教材,边教学边深入实践,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避免与中职教材内容的雷同,知识结构的雷同,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自身,应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上下功夫,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

   2、有完整的符合高职特点的培养方案,注重开展“订单教育”、 “创业教育” 、“继续教育”等多种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形式

高职教育应有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的教学计划,有符合高职特点的培养方案。 高职的就业主要面向生产一线,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动手能力,特别要熟悉生产第一线的工作特点,要求学校多给学生到一线实践实习的机会。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会出现毕业走出校门后,所学东西已远远落伍,对新设备、新技术一无所知、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有些社会发展变化快的专业,还可实现“订单教育”,直接和生产单位签订订单,按照生产单位的理论需求进行教学,并不断到生产单位实习,两者在实践过程中还可相互补充相互指导,这样学生毕业时既具备了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就能比较快的适应社会,站稳脚跟。例如,北京圆明园学院面向“北京现代”开展“订单教育”以来,及时调整汽车制造专业授课课程,根据北京现代汽车公司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甚至别的专业学生也可根据订单需要转学急需转业,这样一来生源和就业率都大幅提高。我们的计算机、电子商务专业等均可面向一些国内大的计算机生产企业“签单。林业、园林专业面向一些花卉林木基地“签单”,同时也加快了学校教科研结合的步子。学校也应切实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在学校这一良好的学术氛围下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条件,使学生走创业型的路子。另外也应根据学生继续教育的需求, 搞好基础理论教学,为学生的“专升本”打好基础。

3、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增大实践教学力度
    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在于增大实践教学力度,这是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教师的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就要求专业课程要有更多教学实习课时,并且多到生产第一线实习。改变原来只在实验室或校园实习,即使外出实习也只是转一转看一看,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情况。特别对教师更应改变观念,不能认为自己只要教好书就行了,认为动手是学生们的事。只有学生和教师都深入到生产一线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不是一句空话,在生产中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生产。这样的教师才是“ 双师型教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

4、搞好客座教授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大学不同于中专,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同于中专生,他们思想更活跃,学习各种知识的愿望也更高。根据对我校首届大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对“学生对所选择专业”、“ 学业完成后如何发展”、“课余时间的利用”等项的回答 可看出,80%以上的学生都是根据志向选择所学专业,并希望自身综合能力全面得到提高,在学校学到更多的应对社会的本领和技能。我们应建立客座教授制度,聘请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技师等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学术交流,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并以此指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也可邀请名人搞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涉及专业学术、人文、礼仪、时尚、就业等拓展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

5、实行完全学分制,完善课程结构

学分制目前已被众多大学所采用,它教学灵活,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对大多中专和高职学校,学分制仍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管理形式。即使部分学分制试点中专学校,也是半学分制,只是进行了几门选修课的教学。要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必须对整个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运用学生选课系统,学生可跨学科、跨专业进行选课。同时要鼓励教师多开设包含新技术、新工艺的选修课,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课程的空间。

6、搞好校园文体活动和学生社团建设

通过邀请或承办的方式,积极开展大学校际间文化体育交流 ,丰富高职生生活。由于班级人数和年龄所限,尽量少办班级之间的文体比赛,以避免出现“五人战大家看”和“有人战无人看”的情况。搞好校园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课余生活,把学校变成学生充分展现才华的大舞台。有条件可以创办大学校报(旬刊或周刊),为学生提供才艺展现、时事讨论、心灵沟通的场所,充分展现大学生的风貌。这些措施打发了学生的空闲时间,也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便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